关于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19年10月30日 发布部门:教务处 来源: 教务处 字体大小:

校属各单位:

       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切实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,增强我校教学成果获奖竞争力,学校决定启动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       一、指导思想

       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以本为本,推进四个回归,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;坚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,以协同创新为引领,系统总结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、学科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学方式方法、实践教学、思想政治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、教学团队与教师队伍建设、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改革成果,全面加强我校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,加快培养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,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

       二、培育原则

       (一)坚持问题导向。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要以问题为先导,重在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,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。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,满足地方、政府、社会、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。

       (二)坚持协同培育。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,整合校内专业、课程、实验室等资源,推进校内协同育人;与政府、企业、行业、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合作,鼓励与省内高水平大学协同培育,创新人才培养体制、机制,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
       (三)坚持突出重点。培育项目可分为拟推荐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教学成果进行分层,拟培育成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成果的,须是前期基础好、预期成果多、实践效果优、推广应用强的项目,学校对这些项目重点培育,加大教学改革力度。

       三、统筹规划

       选好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是获得高等级教学成果奖励的前提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统筹确定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的选题。

       (一)注重研究基础。系统总结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特色,系统梳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系统研究往届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,在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择优遴选规划选题。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,成效突出或预期可产生较高水平教学成果的项目优先申报。

       (二)注重发展潜力。要做好顶层设计,站位要高、视角要宽发现现有成果、潜在成果并进行融合,形成较成熟的成果。要统筹研究,避免教师或学院重复研究。

       (三)注重改革创新。紧扣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,契合国家和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,优先遴选围绕“一流本科、一流专业、一流人才”、新工科建设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、应用型人才培养、协同育人和综合改革等方面持续推进、重点建设的项目。

       (四)注重实践效果。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或教学前沿问题,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,且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实践,效果显著的项目。

       所有选题,都要抓好校内实践试点,并提供可信、有说服力的事实佐证,教学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,已取得满意结果。鼓励与地方、企业、科研院所联合攻关。

       四、申报条件

       (一)项目来源

       申报项目应有较好的研究与改革基础,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
       1.原则上应为2016年以来立项的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内容存在交叉的项目可整合后申报。

       2. 已获省、校级教学成果奖,但近年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拓展并取得较大突破的项目。

       3. 虽未经立项或未获成果奖,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,预期成果有较大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的项目。

       (二)项目团队

       各单位要做好动员与统筹,支持组建项目团队,形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合力。鼓励项目单位以项目为纽带联合组建团队,鼓励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院联合申报;鼓励与国内外高校、地方、企业、科研院所联合申报。

       1.项目主持人。应具有五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经历,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,曾承担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或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。应主持并直接参与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、论证、研究和实践过程,并做出主要贡献。学科专业带头(负责)人有责任带领团队投入教学工作,从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。

       2.项目组成员。成员须为实际从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且有具体贡献的教师。成员年龄、职称、专业等结构合理、团队内部分工明确、研究方向稳定,符合每个人的专业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。在成果完成过程中做出实际贡献。成员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。

       五、立项形式

       (一)项目分类。培育项目分为重点项目、一般项目和思政专项(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)三类。重点项目以省级及以上项目为依托,以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为目标。

       (二)限额申报。本年度计划立项18项(重点项目5项,一般项目10项)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项3项,每个学院限报2项,另可申报课程思政1项,通识教育学院申报3项至少有1项为思政课程专项,宁缺毋滥。

       (三)为下一轮申报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奠定基础,本次立项项目中每个校领导牵头1项。

       六、工作安排

       (一)项目申报(11月1日-11月15日)。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教育教学方面形成的优势和特色,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申报选题,组织项目负责人和研究团队进行系统研讨,择优向学校推荐培育项目。并按要求填写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表》(附件1)。

       (二)项目遴选(11月16日-11月25日)。学校组织学术委员会对各单位推荐项目进行遴选,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、审阅项目申报材料等方式,确定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名单。并下拨资助经费。

       (三)深化研究(培育期2年)。从框架体系、创新点提炼、应用推广形式等方面开展研究,完成各阶段任务。

       在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时,培育项目优先。

       七、项目实施

       (一)政策支持。培育项目认定为省、校级创强类教改研究项目的,参照省级教改研究项目的相应类别给予经费支持。中期检查后,对进展良好、成果丰富的项目进行滚动支持。本次立项为校级重点项目的资助经费1万元,一般项目0.5万元,思政专项1万元。

       (二)过程管理。学校组建教学成果奖培育指导专家团队,吸纳校内外高水平专家,采取举办培训班、专题讲座、定向指导、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,有针对性、阶段性的指导和提升,帮助项目团队成长,促进优秀成果的产出。2020年下半年进行中期检查。

       (三)项目负责人制。教学成果奖培育实行项目负责人制,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成员分工、方案设计、研究进度、改革实施、宣传推广等相应工作。

       八、工作要求

       (一)提高认识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,是高校教学领域最高奖项,是学科、学位建设、各类教学评估(包括合格评估、审核评估、专业评估及专业认证)的关键支撑,也是实现我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核心指标,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直接体现。学校将把教学成果奖培育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、提升教学工作水平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,作为强化教学中心地位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。

       (二)突出重点。重点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、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、课程改革与建设、实践教学改革、创新创业教育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、产学研结合科教融合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、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领域,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教学前沿问题,统筹研究,系统梳理,深入挖掘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特色,择优确定选题进行重点培育。鼓励项目主持单位加强协同合作,与地方、企业、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。

       (三)整合凝练。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系统梳理,对往届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,总结提炼一批具有前瞻性、创新性、示范性、推广性的成果,有针对性的加以培育。既要深入挖掘内涵,提炼解决人才培养和教学问题的理念、方法及实践应用中的亮点,形成可借鉴的新模式;又要重视扩展外延,注重校内校外推广应用,增强推广应用价值。要落实好职能部门作用,做好统筹规划,加强教研团队、项目及成果的有效整合,形成整体合力。

       (四)建立机制。教学成果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,专题研究教学成果培育工作,早规划、早培育,抓统筹、抓落实,科学制定方案,明晰任务,落实到人,并从政策、人力、经费、条件、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,创造优良保障条件。

       九、材料报送

       请于11月15日前将本单位以下申报材料,报送教务处,逾期不予受理。

       1.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

       2.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

       3. 申报项目相关佐证材料(内容包括:依托项目立项文件、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与人员近三年内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,以及与项目有关方面的获奖证书复印件,正式出版或发表的论文(著)目录复印件等)。请单独按序装订成册。

       以上材料纸质版(一式2份)。每个项目申报材料集中装袋,并贴上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书》的封面页。电子版以(项目名称+主持人姓名)命名,由单位汇总打包发至教务处杨艳老师处(邮箱43692409@qq.com)。

 

 

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

20191030